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

轉載長庚醫訊柳樹文章 --- 母乳迷思九問



        我國推廣母嬰親善政策10年來,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民眾撥打 870870 哺乳專線常見問題前7項有:(1)自覺奶水不足;(2)集乳及奶水儲存;(3)乳房硬塊;(4)藥物;(5)飲食;(6)知識資訊;(7)生病……。而在臨床第一線護理衛教指導中,也常遇到產後婦女在哺乳過程的許多疑慮,謹在此分享母乳媽媽的經驗與臨床常見謬思澄清。


一、熱敷/排空/硬塊/白點~通乳師包妳乳腺暢通?

          熱敷是絕對正確的嗎?因為不當處理乳房硬塊而乳腺炎的婦女不在少數,在臉書超過兩萬人次母乳社團民調:411人因冷敷受益、83人因親餵後又排空使乳腺阻塞、61人因熱敷乳腺炎,只有5人因熱敷改善脹奶及乳腺阻塞〈http: www.facebook.com/groups/milktree/394278317272932/ 〉。

為了排空而造成乳房不適的哺乳婦女認為:「擠奶器的粗暴吸力、以及不當的『排空』與『熱敷』,可能讓乳腺已經受傷很久了……」媽媽說:「我覺得通乳師跟國術館差不多,有效的算妳運氣好,沒效的甚至出問題惡化發炎。」而乳頭白點則常見於塞奶的母親,建議哺乳媽媽感覺乳房有硬塊時,別急著熱敷、推擠揉捏或用吸奶器強拉,可先檢查乳頭上是否有白點,若發現白點,請嘗試抹上橄欖油軟化白點再以手擠奶,誘出奶陣後,才能衝破白點。對頑固的乳頭白點才需要準備消毒的針具輕挑白膜,勿使之流血。同時乳房硬塊經過脹奶疼痛須用冷敷鎮痛消腫而非熱敷。

二、寶寶哭就是吃不飽?

媽媽對於親餵總是有一堆疑慮,不知孩子喝多少?懷疑孩子是否吃得到?吸的頻繁,離不開乳房,懷疑自己沒奶?家人說親餵媽媽不能休息,孩子一直哭,一定是肚子餓等,造成婦女陷入擠奶勞務中。

其實親餵姿勢有誤及含乳不正確,會造成(1)乳腺阻塞;(2)寶寶沒有得到適當的奶水。此時可觀察寶寶衣物是否太多、胸腹及下巴有沒有貼緊媽媽、乳暈吞的不夠深,含乳姿勢是否正確?母乳媽媽認為:「小朋友在月子中心被瓶餵習慣後,親餵時因為寶寶只會用小鳥嘴吸乳頭真的很痛,哺乳時間如同天人交戰!」孕期媽媽們在哺乳的開始,最好能帶著主要照顧您的家人,儘早學習哺育知識與技巧,這樣在您疲累的產後也可以多些幫手。

三、親子同室不好吧,媽媽能休息嗎?

一旁的長輩常問:「放在媽媽身邊以後會太黏。」但小寶寶的行為意義、睡眠、進食型態,是需要爸媽細細觀察與互相熟悉的。專業人員能教您如何照顧新生兒,傳授知識技巧給您,但如何發現常見異常及處理就必須靠父母親的細心觀察。且父母親的陪伴撫慰能帶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。擔心寶寶黏人的問題嗎?請想想哺乳動物如何哺育子女吧!

四、乳頭凹陷無法正確含乳,所以要用「乳頭保護套」?

一些媽媽會因為寶寶含不上乳房,而怪自己乳頭太短,或乳房結構有問題。一般只要用食中指夾的住乳頭就及格了,重要的是含乳的技巧,並非只吸乳頭。凹陷的乳頭怎麼辦呢?學會擠奶讓乳暈柔軟可伸展,再讓寶寶學習正確含乳暈。至於寶寶含不好的問題,是各種乳房都會發生的,未必只限凹陷乳頭。只要慢慢學習親餵技巧,將奶擠出用湯匙餵或杯餵,多練習含乳,可以減輕新生兒的挫折感。為了不造成新生兒乳頭混淆,建議不要輕易使用「乳頭保護套」。

五、擔心上班轉奶瓶困難;擔心褓母難帶母奶娃?

不親餵母奶的原因是因為轉瓶餵困難?還有婆婆、褓母拒絕帶親餵的寶寶?我們的母乳教育真的不夠普及;要知道親餵的好處:(1)產後初期建立奶量;(2)防止乳腺阻塞;(3)訓練寶寶的顏面肌肉、吸吞協調、上下顎的發育;(4)上班後乳汁更好擠;(5)寶寶容易安撫,媽媽躺餵更輕鬆能休息。

六、乳腺炎,要停止哺乳?

您想遠離乳腺炎嗎?親餵、含對、抱對,乳房不休息,躺著也能餵;乳房充盈時:冷敷加親餵;乳房硬塊時:孩子下巴正對位,叫出噴乳反射勝過外力推揉捏它一百回。細菌培養、用藥正確,並且適當休息、水分補充、持續哺乳,可縮短初期乳腺炎的病程。

七、藥物會影響乳汁,生病吃藥不敢哺乳?

住院中的產後用藥幾乎都不影響哺乳,手術過程的麻醉藥亦同。媽媽感冒或乳腺炎用藥仍是可以持續哺乳。看病時需提醒醫師目前正在哺乳中,自己也可以下載美國哺乳用藥網站,將藥物名稱輸入再印出來給醫生參考:http://toxnet.nlm.nih.gov/cgi-bin/sis/htmlgen?LACT

八、沒脹奶是沒奶;沒吃補所以沒奶?

儘早吸吮,吸對含對、姿勢對,產後媽媽放鬆親餵,比吃山珍海味大魚大肉還要容易分泌奶水。均衡飲食加上一天多出500大卡點心,就夠母乳媽媽的能量。在孕期時乳房早就準備好乳汁,等著新生兒來發動,媽媽千萬別等脹奶疼痛才開始餵。

九、親子同室細菌多、房間太冷,新生兒會著涼生病?

其實母嬰抱在一起是很溫暖的,用力吸吮中的新生兒會熱,媽媽更熱!新生兒在母親身邊是安全不容易受感染的,因為母親的乳汁就是第一道防線。母乳中有抗感染蛋白質及抗體(免疫球蛋白,尤其是甲型免疫球蛋白),也含有抗病毒及抗寄生蟲因子。

上文分享的哺乳謬思只是臨床所見的一部分,在推動母乳哺育的國家政策十年歷程,可以看見婦嬰健康前進的腳步,同時也顯現出仍有努力的空間。

文章刊登處 http://www.cgmh.com.tw/cgmn/category.asp?id_seq=1207015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